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的中國萬里長城,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。這座古老的防禦奇觀绵延 21,000 多公里,是為了保護中國免受侵略而建造的。今天,它象徵著中國豐富的歷史和文化的韌性。沿著崎嶇不平的山脈,遊客可一窺中國的過去,同時也是人類工程的見證。其歷史意義和迷人景色是必遊之地。
長城資料
| 類別 | 詳細資訊 | 類別 | 詳細資訊 |
|---|---|---|---|
| 中文名稱 | 長城 (Chángchéng /channg-chnng/ 'Long Wall') | 另一個名字 | 萬里長城 (Wàn-Lǐ Chángchéng /wann-lee channg-chnng/ 'Ten-Thousand-Li-Long Wall「, 即 」the 5,000-Kilometer-Long Wall') |
| 長度 | 21,196.18 公里 | 施工期間 | 從公元前 7 世紀到明朝(14-17 世紀) |
| 主要目的 | 國防與邊境管制 | 建築材料 | 夯土、磚、石頭、木材 |
| 地點 | 華北 | 著名區段 | 八達嶺、慕田峪、嘉峪關、司馬台、金山嶺 |
| 世界遺產地位 | 自 1987 年起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| 旅遊景點 | 中國參觀人數最多的景點之一 |
| 著名閘門 | 嘉峪關、山海關、居庸關 | 終點 | 東邊山海關,西:嘉峪關 |
| 著名建築特色 | 沿著山脊進行之字形戰略防禦 | 狀況 | 有些部分保存完好,有些部分則正在老化 |
長城七大最受歡迎路段
很多人誤以為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一個單一的、連綿不斷的結構。實際上,長城是由城牆、堡壘、瞭望塔和關隘組成的防禦系統,有些部分由陡峭的山峰和河流等天然屏障連接。城牆是在不同朝代分段建造的,而不是一條連續的線。
長城橫跨山東、河南、河北、內蒙古、山西、陝西、甘肅、遼寧、寧夏、北京等 15 個省、市、自治區。根據景色、交通便利性、旅遊設施等因素,以下七個路段最受遊客歡迎: 八達嶺、慕田峪、司馬台、黃花城, 金山嶺、居庸關和江口.

八達嶺
八達嶺長城是長城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,位於北京附近。作為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點,它最能代表長城的雄偉。它被認定為文化遺產,至今仍是不可錯過的景點。

慕田峪
慕田峪是保存完好的明代地段,以其美景和瞭望塔而聞名。這裡提供纜車和雪橇,方便外國遊客前往。它曾是重要的軍事防禦點(「北京的堅固堡壘」),現在則是老少咸宜的完美長城體驗。

慕田峪
金山嶺是景色最美的長城段之一,以保存完好的碉堡和迷人的風景而聞名。這段長達 10.5 公里的長城,是徒步旅行和攝影的最佳地點,城內碉堡林立,展現出非凡的明代軍事建築風格。

司馬台
司馬台長城距離北京 2 小時車程,是唯一保留明代原始風貌的長城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 「野生長城 」的司馬台長城,地勢崎嶇,夜景獨特,與古北水鎮相映成趣,令人流連忘返。

居庸關
居庸關是中國著名的三大長城關口之一,也是北京的北大門。這個擁有 1000 年歷史的堡壘以獨特的環形設計為特色,圍繞著寺院、14 個瞭望塔和精美的雕刻。這裡人跡稀少,既可遠足觀景,又可探索文化。

居庸關
黃花城距離北京 80 公里,是唯一的湖濱長城段,擁有獨特的水下遺跡。這裡是徒步旅行的理想去處,融合了北方的雄偉和南方的韻味。遊客可在此划船、觀賞玻璃橋和有 800 年歷史的板栗樹,體驗多樣化的風情。

江口
江口長城以其像拉弓的 "W "形而聞名,是明長城中最狂野、最具冒險性的一段。這段未修復的長城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懸崖峭壁和原始美景,吸引著追求刺激挑戰和無與倫比美景的資深徒步旅行者。
長城的哪一段最值得一遊?
長城的每一段都是獨一無二的,都有美麗的景色,所以您一定會有一段美好的遊覽時光!您應該參觀哪一段,最終還是取決於您和您想要的體驗。
| 長城區 | 特點 | 最適合 | 難度 | 獨特的體驗 | 群眾層級 | 修復 | 纜車 | 所需時間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八達嶺 | 最著名、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| 首次訪客 | ★★☆ | 最具代表性且最完整 | ★★★★★ | 還原 | 是 | 半天 |
| 慕田峪 | 景觀優美、設備完善 | 家庭 | ★★★ | 乘坐多寶格雪橇和纜車 | ★★★☆ | 還原 | 是 | 半天 |
| 司馬台 | 唯一夜間導覽及野外路段 | 夜間攝影 | ★★★★ | 只有夜間照明區 | ★★☆ | 狂野 | 是 | 一天 |
| 居庸關 | 圓形要塞與廟宇 | 文化愛好者 | ★★★ | 有古寺的圓形城牆 | ★★☆ | 還原 | 是 | 半天 |
| 黃花城 | 僅湖畔區 | 景觀休閒 | ★★☆ | 湖畔與水底牆 | ★★☆ | 部分修復 | 沒有 | 一天 |
| 金山嶺 | 最上鏡 | 徒步旅行者/攝影師 | ★★★★ | 10.5 公里連續牆 | ★★☆ | 部分修復/部分野生 | 是 | 半天 |
| 江口 | 最冒險的野牆 | 登山專家 | ★★★★★ | 桀驁不馴的 「野牆 」冒險 | ☆ | 未修復(野生) | 沒有 | 一天 |
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,慕田峪是最佳選擇,這裡有纜車和有趣的雪橇。初次到訪的遊客一定會喜歡金山嶺上鏡的瞭望塔,而攝影愛好者則不應錯過司馬台的夜景。有經驗的徒步旅行者可以挑戰江口的野外地形,重遊者則會喜歡黃花城獨特的湖邊牆。週末避免前往人潮洶湧的八達嶺。
哪個季節最適合遊覽長城?
長城一年四季都可欣賞到令人屏息的美景,每個季節都能展現其獨特的魅力。雖然任何時候都值得一遊,但根據喜好的活動和景色,選擇合適的季節可以提升您的旅遊體驗。
長城一年四季都可欣賞到令人屏息的美景,每個季節都能展現其獨特的魅力。雖然任何時候都值得一遊,但根據喜好的活動和景色,選擇合適的季節可以提升您的旅遊體驗。
春季 (4 月至 5 月) 氣候宜人 (攝氏 10 至 20 度),植物綻放,但早春的山區仍可能呈現褐色。
夏季 (六月至八月) 茂盛但炎熱 (攝氏 30 度以上),需要擦防曬霜和多喝水。
冬季 (12 月至 2 月) 雪景紛飛,但道路結冰;部分纜車/登山杖可能會關閉。
如何從北京前往長城
大部分長城段距離北京中心 60-130 公里(40-80 英里)。遊客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、組織旅行團或租用私家車前往。八達靈長城和慕田峪長城最容易乘坐公共汽車/火車到達,而像江口長城這樣的偏遠地段則需要乘坐私人交通工具。旅遊套裝行程通常為首次到訪的遊客提供最方便的選擇。
| 長城區 | 交通選擇 | 所需時間 |
| 八達嶺 | 高速列車、觀光巴士、 市區公車、S2 火車 | 30 分鐘 - 3 小時 |
| 慕田峪 | 觀光巴士、市區巴士 | 1.5 - 3 小時 |
| 司馬台 | 觀光巴士、S5 列車 | 2.5 - 3.5 小時 |
| 金山嶺 | S5 火車、觀光巴士、市內巴士 | 2 - 3 小時 |
| 居庸關 | 觀光巴士、市區巴士 | 1.5 - 2 小時 |
| 黃花城 | 觀光巴士、市區巴士 | 2 - 3 小時 |
| 江口 | 城市巴士 | 2.5 - 3.5 小時 |
北京長城地圖
北京的長城從東到西橫跨六個區域,全長 520.77 公里:平谷、密雲、懷柔、延庆、昌平和門頭溝。沿著八達嶺、慕田峪、古北口、司馬台、神堂峪、延河城等著名地段,其中許多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。以下是北京長城的旅遊地圖。

長城相關知識
中國長城位於何處?
長城橫跨中國北方,從河北省渤海灣的山海關一直延伸到甘肅省內陸地區的嘉峪關。長城橫跨河北、北京、天津等15個省級地區,經過2000多年的自然侵蝕,大部分秦代城牆已經消失。今天遊客參觀的主要是位於北京及其周圍保存完好的明代部分。這些明代部分代表了吸引全球遊客的標誌性長城體驗。
中國長城有多長?
根據中國 2012 年的考古調查,中國長城總長 21,196 公里(13,170 英里)。其中包括跨越多個朝代建造的城牆、壕溝和堡壘。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段落長達 8,851 公里(5,500 英里),其餘則是早期的侵蝕遺跡。在北京,有 573 公里(356 英里)的長城遺跡,其中超過 40 公里(25 英里)是為遊客修復的。雖然中國人傳統上稱其為「萬里長城」,但其實際長度約相當於地球赤道的一半!
中國的長城是何時建造的?
中國的長城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防禦工程,從西周(公元前 1046-771 年)開始建造,歷時超過 2,500 年。從西周(公元前 1046-771 年)開始,歷代王朝不斷在中國北部和中部修建長城,最終形成了總長度超過 20,000 公里的長城網。
為什麼要建造中國萬里長城?
長城的建造歷經數個世紀,主要是為了防禦,早在公元前 7 世紀,當時的交戰國就開始互相建造城牆。秦始皇統一中國後,將這些城牆連接起來(公元前 214-204 年),以抵禦北方游牧民族。後來的朝代為了不同的目的擴建了城牆:漢代擴建城牆以保護絲綢之路(公元前 201 年至公元 8 年),而明代則建造了最顯眼的部分(公元 1368 年至 1620 年)以抵抗蒙古人的入侵。除了軍事用途之外,它還保護了貿易路線,並穩定了中國的農業社會。今天,它已經成為文化象徵和旅遊景點。
誰建造了中國的萬里長城?
長城由不同朝代的數百萬名工人在 2,300 年間建造而成。萬里長城的建造始於周朝(公元前 7 世紀),當時像楚國這樣的國家都建造了防禦城牆。秦始皇(公元前 221-206 年)統一中國後,利用士兵、農民和囚犯將這些城牆連接起來,許多人在這項龐大的工程中喪生。後來的朝代繼續擴建:漢朝皇帝將它向西延伸以保護絲綢之路,而明朝將軍則重建了北京的部分城牆。勞動力包括被徵召的農民、囚犯和使用當地材料的軍隊。儘管這段長城經常被稱為帝王的功勞,但它確實是無數無名建造者共同努力的證明。
誰設計了中國的萬里長城?
長城的設計經過了幾個世紀的演變,卻沒有一位建築師。戰國時期(公元前 475-221 年)的早期設計者是一些無名工匠,他們的記錄在秦國焚毀史書時遺失了。後來的朝代沿用現有的風格,明朝的修繕由明成祖朱棣和大將戚继光指揮。施工分散進行,每段長城都由當地團隊根據地形建造,使長城成為無名工程師的集體傑作。
中國長城有多高?
長城的高度因地而異,在保留的地方平均為 5-8 公尺 (16-26 英尺),設計為士兵身高的三倍。一些戰略平地部分高達 14 米(46 英尺),而山地部分則因為沿著山脊而顯得更高。其最高點為海拔 1,439 公尺 (4,722 英呎)。其結構結合了城牆、瞭望塔和要塞,以進行分層防禦。
中國的長城是如何建造的?
萬里長城的建造是通過對不同地形(山地、沙漠等)的出色適應,使用當地的石頭和磚塊等材料。長城的建造是分段進行的,軍隊和農民在分散的管理下工作。工人們運用巧妙的方法運送材料:用手把磚塊搬上山脊、使用簡單的機器(繩索、絞盤),甚至用筐子裝山羊。僅明朝的八達嶺段每段就需要數以千計的工人。在帝王們規劃長城的同時,長城的建造卻依賴了無數無名的士兵和工人,其中許多人在艱苦的建造過程中喪生。
中國的長城有多大?
中國長城全長 21,196 公里 (13,170 mi),其中明代段落長 8,851 公里 (5,500 mi)。城牆平均高 7.8 公尺 (26 英呎) (最高可達 14 公尺/46 英呎),城頂寬 4-5 公尺 (13-16 英呎),城底寬 6.5 公尺 (21 英呎)。最高點位於黃樓洼達 1,439 公尺 (4,722 英呎)。